跳到主要內容
 
:::

化學動態學與光譜學組目前有4位研究人員和1位合聘研究人員。主要研究課題,包括了解(一)瞬態分子、自由基、分子團的結構、化性與光譜;(二)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原子間的交互作用、排列方式的改變、能量分配等重要訊息。對於人們想了解、設計,甚至控制化學反應,提供了必要的知識。我們也將這些技術應用在了解較複雜的系統,如大氣化學及醣分子結構等。

羅佩凌博士實驗室主要發展中紅外波段的雙光梳光譜儀,並藉其超高光譜解析度、寬頻量測與快速擷取等優勢來探測重要之大氣分子、反應中間體與自由基分子。

林志民博士實驗室利用瞬態吸收技術,來研究Criegee中間體在接近大氣條件下的光譜和反應動力學。Criegee中間體在大氣化學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於極為活潑,它們只能存在非常短暫的時間。林志民博士實驗室最近發現氫鍵分子(水、氨、甲醇等)在與Criegee中間體的化學反應中,顯示一加一遠遠大於二的協同效應。最近,林志民博士的團隊利用氧化反應器研究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到二次有機氣溶膠(SOA)的化學過程。

倪其焜博士利用化學動力學及量子化學計算,研究醣分子在氣相中的分解機制,藉此開發了一種新的質譜方法,名為邏輯演繹序列(LODES)串聯質譜法,使用六至七個邏輯選擇的碰撞誘發解離串連質譜,可測定具數千種至數十萬種同分異構物的寡醣結構,提供了高靈敏度的寡醣結構鑑定新方法。用這方法,鑑定出很多在生物體中不預期出現的寡醣。

郭哲來博士實驗室致力於開發運用在分子結構與光譜的理論與計算方法研究,目前的三個研究重點是發展基於第一原理出發的計算方法模擬震動光譜並以理解其背後的物理圖像,結合神經網路方法加速高精度第一原理自動化搜尋分子系統的結構,與利用大數據演算法探討分子結構與物理性質與化學活性的關聯。

合聘研究人員蕭大智博士(與臺大合聘)實驗室自2014年起建置全面性即時空氣品質監測站,專注於細懸浮微粒(PM2.5)及超細微粒(UFP)之研究,透過長期觀測氣膠物理與化學特性,成功分析微粒時空變化、研究大氣能見度劣化成因、開發氣膠微粒之氧化潛勢量化方法、評估都市交通排放健康風險,並聚焦於利用肺部沉積表面積(LDSA)作為健康效應指標。

郭哲來博士
郭哲來 博士
分子/材料模擬實驗室
林志民博士
林志民 博士
大氣化學與反應動態實驗室
倪其焜博士
倪其焜 博士
醣質譜實驗室
羅佩凌博士
羅佩凌 博士
寬頻雷射與應用光譜實驗室
劉國平博士
劉國平 博士
化學動態實驗室
許艶珠博士
許艶珠 博士
瞬態分子雷射光譜實驗室
蕭大智博士
蕭大智 博士
氣膠技術與空氣品質研究實驗室

 
目前位置:研究領域 / 化學動態學與光譜組
中央研究院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版權所有 |  個人隱私權聲明 |  保有個資檔案公開項目彙整表  |  行動版
地址: 106319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或 106923 臺北臺大郵局 第23-166號信箱
電話:886-2-2362-0212    傳真:886-2-2362-0200    電子郵件:iamspublic@gate.sinica.edu.tw
最後更新於 2025-04-30 14:15:19
回到最上層